央行近期向立法院提交「不動產信用管制措施檢討」報告,強調過去幾年打炒房政策已帶來五大成效,包括房市降溫、購屋預期心理下降、無自住貸款優先、金檢 160 次,以及降低金融風險。然而,房市專家李同榮直指,這些「成效」實際上只是政策與市場脫節的結果,交易量萎縮、房價背離、銀行放款受限等問題,反而讓市場更扭曲,房市的長期健康發展令人憂心。
銀行對房市態度轉趨保守,不動產放款比率在 2024 年底出現下降趨勢,金融機構對房市風險控管力度加強,恐影響房貸條件與市場流動性。財政部近日回應,這主要是銀行根據市場變化進行風險管理,避免不動產過度槓桿化,但市場擔憂,放款收緊將壓抑購屋需求,甚至影響建商資金周轉,影響房市發展。
新青安貸款違規風波持續延燒,財政部與公股銀行聯手加強查核,半年內已追回超過千戶的利息補貼,違規類型五花八門,包括貸款戶並未實際入住,甚至將房屋出租當「包租公」,嚴重違反政府扶助首購族的政策原意。隨著第三波查核展開,官方態度更加強硬,未來違規者將面臨更高利率、縮短貸款年限等懲罰,想鑽漏洞恐怕越來越難。
去年全國買賣移轉棟數全年達35.05萬棟、年增14.20%,為近11年買氣最佳,不過9月以後單月移轉量即跌破3萬棟,顯見「銀行房貸緊縮」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衝擊力道,七大都會區在去年第4季不僅移轉量全數較前季下降,其中新北市、新竹縣市與台南市,三大都會區移轉棟數更較去年同期大減25%!
去年受銀行房貸緊縮加上919央行祭出第七波打炒房,房仲業者首當其衝,苗栗最大房仲品牌飛鷹地產,創辦人王銘國仍歡喜宣布,去年不畏房市急凍,寫下總銷110億、業績成長10%的佳績,不過他坦言,苗栗雖受惠新竹房市外溢買盤,但實則在第七波管制下,投資客已跑光了!整體交易量縮五成,蛋黃區價格仍有撐,蛋白區真的賣不動了!
據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資料,去年第二季全國房貸期數再創下新高,拉長至26.25年,凸顯長年期房貸使用情形更加普遍,專家更指出,30年期房貸已成支撐房價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