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台灣居高不下的房價,民眾買房負擔日益沉重,淡江大學產經系教授蔡明芳直指金融監管單位應該負起最大責任,形容「金管會的責任其實比央行更大」,是房價居高不下的幕後推手。他批評公股銀行持續以低利大量放款給大型建商,面對建商囤地與囤房時卻未嚴格執行貸款管理,導致銀行不動產放款集中度高達 37.1%,讓央行祭出的限貸令成效不彰。
中央銀行今(20)日召開第一季理監事會議,宣布政策利率「連四凍」,重貼現率維持在 2%,並且確認不會推出第八波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而是以強化專案金檢方式替代。央行總裁楊金龍日前在立法院財委會答詢時便透露「強化金檢取代第八波信用管制」的政策走向,此次會議正式定調房市「按兵不動」策略 。
銀行對房市態度轉趨保守,不動產放款比率在 2024 年底出現下降趨勢,金融機構對房市風險控管力度加強,恐影響房貸條件與市場流動性。財政部近日回應,這主要是銀行根據市場變化進行風險管理,避免不動產過度槓桿化,但市場擔憂,放款收緊將壓抑購屋需求,甚至影響建商資金周轉,影響房市發展。
央行近來針對國銀不動產放款政策進行大幅調整,要求各銀行提交報告以檢討其不動產放款比例,甚至多數報告被退件要求重交。據悉,央行已針對土建融和住宅貸款設下嚴格的「減量」規範,包括將不動產放款占比降至 36% 以下,同時將土建融案的承作門檻全面提高,無疑給房地產市場帶來更大的降溫壓力,也使銀行業者面臨調整業務結構的挑戰。
台灣房市的低迷態勢進一步加劇,台經院最新調查顯示,10 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件數月減 12.8%,反映市場壓力持續攀升,隨央行於 9 月推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市場開始關注是否會有第八波新措施出現,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總監劉佩真表示,第七波措施的政策效果尚需時間顯現,短期內並無推出新管制的跡象。
據聯徵中心公布今年第二季新增房貸資料,從Q1約5.4萬件,爆衝至6.5萬件,創下聯徵中心自2009年統計以來的最高點,同時全台平均房貸金額,更首度突破千萬元,平均每人背負房貸從Q1約977萬元,攀升至1,016萬元,同樣登上15年來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