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子島,一塊在百年前因河川變遷消失的土地,近日因地形變化再度浮出水面,成為一場離奇的土地回復案件,土地原屬郭姓義務人家族,因早年地籍登記遭抹消,近年來在政府協助下,透過民事訴訟成功取回所有權。令人意外的是,這塊塵封百年的土地最後被拍賣,所得款項用來償還郭姓義務人積欠的罰款與稅款,部分金額也直接挹注國庫,這起案件雖為個案,卻讓社子島的土地問題再度浮上檯面,居民多年來引頸期盼的都市更新仍然停滯,未來發展仍是一大問號。
拜科技所賜,現已有APP共享平台能讓居家修繕、裝修免出門,就能夠找到專業師傅來家裡施工,叫修APP正改變大眾找師傅的方式,不過住宅消保會顧問吳翃毅博士就提到,這樣的方式看似又快又便利,實則有隱藏性問題,「這些承攬項目及報價約定都很模糊,若出現糾紛,對消費者來說根本毫無保障。」
新北三重「莘聖沐光居」造成鄰損案,除了莘聖建設表達會賠償應負責任,營造商璿灃營造今(10)日也回應強調有按圖施作,靜待相關單位調查。而除了鄰損戶外,16戶預購戶也難以在2027年完成交屋,同樣成為受災戶。
台北市一名民眾提起民事求償訴訟指控樓上鄰居,長達7年不修理自己房屋浴室熱水器漏水且排水管也漏水,導致他的房屋天花板長期滲水,法官審酌建築師公會鑑定結果,判決樓上住戶須賠償他修復費用22萬3503元。
裝修糾紛層出不窮,對於遇到裝修蟑螂,是否消費者可以提告詐欺?受害者判透過司法找回公平與正義,但實務上,住保會顧問吳翃毅坦言,「遇到裝修蟑螂,只要蟑螂有動工,屋主少了舉證詐欺意圖,雙方對簿公堂,很容易從『刑事詐欺』轉向『民事糾紛』處理。」
今(2024)年接連兩場颱風山陀兒及康芮來襲,造成多起違建物掉落意外,北市建築管理工程處(建管處)指出,對於 1994 年前完工的既存違章建築,若修繕不符規定,除可能面臨拆除命運,還將依情節最重處以 30 萬元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