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房市不平靜,建商掀起倒閉潮,接著下波就需解決隨之而來的爛尾樓問題,而台灣建商體質相對良好,不過近年也有三大爛尾樓事件,包括中和「青慕淳」案、樹林「凱旋大苑」案、北投「泊山妍」案,專家指出現行履約保證是保證銀行債權優先取回,消費者往往是最後順位,地主戶更是有去無回,因此微調應記載事項有其必要性。
土地銀行因多次參與都更市場,獲配不少「都更分回宅」,其中由吉美建設、華鋼開發、新濠建設、李氏投資聯手興建的「吉美大安花園」,土銀有意釋出 3 戶物件,消息一出,即受到市場注意。
台中市交通局標售中台灣首座捷運共構宅「冠德文心綻」,共釋出14戶,13日開標結果,由台灣金聯砸下 3.74 億餘元全部搶下,不過,市場開始出現聲音,台灣金聯是具有AMC(資產管理公司)身份,應該是以解決不良債權為主,怎麼會去與民爭利?實在是不太合理·。
儘管房市景氣低迷,但台中預售市場不見熄火,根據台中市建築經營協會市調統計,累計前10月推案金額已達4,063.2億元,已較去年同期成長7%,若加上年底前預計公開新案,今年度預售屋推案量將超越去年、且再寫新高。
消費者購屋要注意了,購買預售屋的「預收款」並非全部都有銀行信託的保證,近日銀行端發現,除了北部(新竹以北地區)之外,中南部建商大多數在蓋預售屋時,未全數交付銀行信託,而改採建商集團的母子公司互保的方式進行,消費者保障更增加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