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年掀起「存股」風潮,高股息股票、ETF與權值股成為吸金大王,在資金簇湧下,股價走揚升至高峰。不過,「存股」並非毫無風險,即使是老牌公司、或者曾經風光一時的上市企業,都可能因經營不善而虧損下市,「存股」變成「存骨」。房市專家何世昌表示,上市公司股價會隨著公司營運與產業發展狀況而大幅波動,「存股族」需時常追蹤企業營運情況,若投資不慎便有淪為壁紙的風險,建議投資人應重視資產平衡配置,若缺乏足夠精力追蹤股票投資標的,不妨將「存股」改為「存房」會更為穩健。
據內政部資料,上半年全台開工量約5萬2712宅,回到疫情前2019年水準,建商興建速度放緩,為近6年來同期最低,其中,新北市上半年開工量3,575宅,創2009年統計以來同期史上新低。
高雄富住通商用不動產於今(29)日,舉辦高雄商用不動產市場發表會,針對高雄房市趨勢與投資潛力進行分析與分享,邀請來自產官學房地產專家學者,吸引業界人士參與,聚焦於今年至2025年商用不動產市場的變化,本次會議包含台灣住宅市場趨勢、不動產證券化在都市開發應用、商用不動產市場動態與潛在商機以及從全球趨勢看高雄商用不動產市場前景。
房市買氣熱,不過今年1至5月住宅建照申請量竟然只有台中、高雄兩都會區呈現正成長,分別為10,747戶、8,008戶,年增26.5%、79.4%,專家指出,建照數量的多寡可呈現建商對於區域發展潛力的評估,是反映建商信心的重要指標之一,也影響著整體房市的未來走向,而這兩個都會區都有台積電效應發酵,產業題材優勢十分明顯。
「現在的經營者我看起來都非常的穩健!」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今(10)日如此形容,他認為,利率長期穩定就是造就台灣不動產黃金10逾年的主因,而現在購地自備款從過往2成變成6成,金融管制對於建商影響很大,不過上市櫃建商籌資管道靈活、多元,在金融限縮下反而會彎道超車,未來是穩定可期、業績能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