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超過7000萬元以上的住宅,即受豪宅限貸令規範,房貸成數縮減至4成,讓不少建商在新案的設計上都盡量避免在此界線之上,永慶房產集團即根據實價登錄資料指出,今年上半年北市總價超過7000萬元以上的住宅,交易量驟降71.3%,歷經半年交易量仍未滿百件,對比2021年上半年,高達335件的交易量,平均一天就有將近2件豪宅交易,有很大落差。
平均地權條例「管住不管商」,不少法人將資金轉向商用不動產,而「包棟式」、「多樓層式」的掃樓交易熱潮,在今年上半年台北商辦市場中出現多次;「財團法人陳啟川先生文教基金會」6月以13.27億元向和泰產險買下位在忠孝西路上,屋齡已53年的整棟商辦,共1636.75坪,是台北站前商圈近7年來總價最高的交易,也是今年台北市商辦交易總價第3高。
近年發生多起建案發生爛尾樓事件。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指出,現行規定價金信託委託人是賣方而非買方,民眾預付的購屋款項恐付諸東流,呼籲修法將信託擔保的委託人改為買方,或是讓買方信託價金款項有優先受償權利,才能有效保障買主權益。
六都地政局今(1)日公布7月份買賣移轉棟數,六都共計1.9萬棟,月減2.4%、年增8%,是近5個月以來首度年增率轉正數,主要是去年7月正值疫情嚴峻期間,移轉量少基期低,六都交易表現也各自分歧,桃園市及高雄市買氣漸漸回神,台北市交易續冷,專家推估,若以下半年移轉年增率持平推算,全年移轉量應會落在28.5萬棟左右。
據台北市地政年報資料顯示,去年全台住宅單價交易前10高,全都位於北市市中心的傳統豪宅區段,包括大安區、信義區、中正區、中山區與松山區,而名列前10大豪宅不僅為200萬元俱樂部,單價更全數超過240萬元,更皆為熟悉的老面孔,專家指出,因入住有助於身分象徵,並且看中其未來增值性。
私法人購屋許可制已於7月1日上路。財政部3日表示,未來國產署相關招標文件將配合載明私法人投標注意事項,投標者應自行評估是否符合承購資格,若最後因卡在地政機關無法過戶,國產署依規定解約、無息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