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交易量持續低迷,央行信用管制是關鍵因素!根據最新市場觀察,在央行持續實施打炒房政策與信用管制措施下,即使今年工作天數增加,北部地區建物買賣出現小幅回升,但整體住宅市場交易量仍明顯不足,市場氣氛依然保守。
美國聯準會在台北時間 12 月 19 日宣布降息一碼,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至 4.25%~4.50%,同時暗示 2025 年降息幅度將有限,台灣央行則選擇按兵不動,基準利率與存款準備率維持不變。高力國際董事總經理劉學龍則表示,中央銀行信用管制及升息雙雙暫緩,預期 2025 年不動產市場將呈「住宅弱、商用穩」的格局;最看好的產品類型,以 AI 浪潮帶動的廠辦、廠房、倉儲物流三大商用不動產為最。
市場預期,央行 12 月理監事會議可能再次「按兵不動」,政策利率將維持 2%、2.375% 與 4.25%的水準不變,連續第三次維持「凍息」。在美國聯準會(Fed)持續降息之際,國內房市的信用管制措施,已逐漸顯現抑制高房價的效果。
台北市房市進入寒冬,根據地政局最新資料顯示,11 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僅 1,977 棟,年減 19%,月減 12.3%。與去年同期相比,台北市今年前 11 月累積移轉 27,460 棟,雖整體仍增加 33.8%,但近幾個月交易量直線下滑,反映出市場因信用管制等政策逐步降溫。
台灣房市的低迷態勢進一步加劇,台經院最新調查顯示,10 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件數月減 12.8%,反映市場壓力持續攀升,隨央行於 9 月推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市場開始關注是否會有第八波新措施出現,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總監劉佩真表示,第七波措施的政策效果尚需時間顯現,短期內並無推出新管制的跡象。
央行 9 月推出史上最嚴厲的第七波打房措施,僅對無房且無貸款記錄的首次房貸民眾可享有寬限期優惠,推出近 1 個月時間,央行總裁楊金龍在 17 日的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上表示,這項措施的成效尚需時間觀察,打房政策無法立即見效,但可抑制國內房市過度炒作。他強調,政策的重點是避免預期心理蔓延,尤其是民眾對房價持續上漲的期待。一旦這種心理加劇,將刺激購屋需求,最終可能導致房市泡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