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布對台灣課徵高達 32% 的關稅,引發全球股市震盪,台灣更是首當其衝。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指出,此次川普掀起的關稅大戰將成為台灣房市的最大黑天鵝事件,恐使台灣 GDP 成長率下修至 2% 以下,甚至腰斬。
央行第七波打炒房政策發威,銀行放款緊縮,房市買方觀望氣氛濃厚!土地銀行董事長何英明 18 日坦言,在市場推案量仍大、買方持續觀望的情況下,房價不至於大幅崩跌,但有機會下修 5% 到 10%,幅度屬於正常範圍。他透露,目前土銀約有高達 1600 億元的房貸等待撥款,其中 7 至 8 成來自新青安或首購族群。
央行即將於 3 月 20 日召開今年首季理監事會議,市場焦點全聚集在央行總裁楊金龍是否會出手「預防性升息」因應 4 月可能的電價調漲。金融圈已發出警訊,認為央行恐難跟進美國聯準會啟動降息循環,反而出現「預防性升息」壓力,房市買氣與企業融資成本可能受到連帶影響。
隨著新青安房貸政策調整,許多首購族開始對未來的貸款利率與償還計劃感到憂慮。特別是在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下,房貸利率的變化大不少;雖然新青安原本提供優厚的低利率優惠,但在明年補貼利率取消後,利率將出現大幅上升,首購族的財務壓力將有顯著增加。
國銀 1 月建築融資(建融)壞帳金額大幅增加,背後關鍵竟在於新莊「泰舍至善元」自辦都更案爆發聯貸違約;由土地銀行主辦、八家銀行共同參貸,總額達 83.52 億元,目前貸放餘額仍有 58.1 億元,由於泰坤建設負責人涉入詐貸案,資金周轉不靈,去年 10 月起未能依約繳息,最終導致 2 月 6 日土銀正式宣布違約,並將貸款打入逾放,使當月建融逾放金額飆升至 75.85 億元,創下新高紀錄。
央行近期向立法院提交「不動產信用管制措施檢討」報告,強調過去幾年打炒房政策已帶來五大成效,包括房市降溫、購屋預期心理下降、無自住貸款優先、金檢 160 次,以及降低金融風險。然而,房市專家李同榮直指,這些「成效」實際上只是政策與市場脫節的結果,交易量萎縮、房價背離、銀行放款受限等問題,反而讓市場更扭曲,房市的長期健康發展令人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