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近日宣布,前鎮亞灣智慧公宅公辦都更案的實施者綜合評選結果揭曉,由國揚集團子公司威力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領銜,與藏美集團所屬的藏裕營造組成合作聯盟,獲選為最優申請人。該案預估投資金額超過新臺幣110億元,未來將在亞洲新灣區提供650戶以上的社會住宅,致力於落實居住正義。
台積電的最新動向,再度引起台灣社會的關注與震驚。美國白宮的記者會上,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與美國總統川普共同宣布,台積電將再投資 1,000 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三座新晶圓廠、兩座先進封裝設施以及一座研發中心。台積電的決定,無疑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一大震撼,對台灣影響甚大。
房市從狂熱轉為盤整後,投資客的生存空間正逐步縮小。一名網友分享自己 5 年內買進 6 間房,透過預售屋套利、房貸槓桿滾大資產,但現在不僅沒錢再買房,還因貸款與資金配置問題,無奈選擇租房。他的經歷讓人看到,曾靠房地產翻身、資產從 700 萬滾到 4000 萬的投資客,如今卻成了租屋族!
央行近期向立法院提交「不動產信用管制措施檢討」報告,強調過去幾年打炒房政策已帶來五大成效,包括房市降溫、購屋預期心理下降、無自住貸款優先、金檢 160 次,以及降低金融風險。然而,房市專家李同榮直指,這些「成效」實際上只是政策與市場脫節的結果,交易量萎縮、房價背離、銀行放款受限等問題,反而讓市場更扭曲,房市的長期健康發展令人憂心。
房市氣氛轉冷,市場出現大量「平轉」、「急售」、「賠售」的預售物件,投資客紛紛拋出廣告,標榜「出價就談」、「低於市場價」等吸引字眼,讓不少購屋族心動。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分析,這波「平轉潮」的核心原因就是市場看跌,提醒承接戶須做足兩大功課,並慎防三大風險,才能避免買到高風險物件,甚至遭遇爛尾樓風險。
2025 年,台灣商用不動產市場在雙重推動力的引領下,持續走強。半導體產業的快速擴展與政策釋放的資金活水成為市場增長的兩大核心驅動力。戴德梁行最新報告,2024 年第四季商用不動產交易總額達到 237.7 億元,全年累計接近 1,480 億元,市場活力不減,吸引投資者高度關注。